2015年8月29日 星期六

[行者講堂]東南亞的早夏:走入未知 -- PJ

【東南亞的早夏:走入未知】 PJ




很多人的生命,到了一個限度,就開始無限重複。
因為空虛、與害怕著空虛所帶來的感受,抓住一個概念便牢牢不放;往後所有的體驗,僅只在重複那概念的限制—他變得看不見他所沒想過與認知過的人事物觀念真正的樣貌,但卻以為每天一直都在接受新知。

可惜。

體現在飲食上,一個人吃麵時,變成吃麵的概念。他不再拋開已知的麵味,感受今天的麵;反正是「今晚吃了麵」了,心全都不在,麵化身為過往的麵的影子。

而到了旅行上,現代人多喜歡依著旅遊書的建議,去某A國、做某ABC三件必做的事。但他可曾想過:自己為何要做這三件事情乎?像個活死屍一樣地,被觀念牽引著從甲教堂逛到乙教堂,然後在美麗的丙廣場中,品味丁甜點店「戊己庚」的感受。嘿!為何到一個地方,我們不再相信無知的驚奇?難道我們不知道,專注觀看的成本,是放棄焦點外的一切。你一定旁觀過那些急忙掃過景點的遊客與他們的臉色—那種將一地簡化體會時不意外產生的空虛與浮躁感,你知道他們的心,將無法如此與此地戀愛。

重複、與重複。
我們在感知與體驗的場域裡,無限的阻撓。
被那些偶然用力吸住了的概念,矇著自己的眼睛;寸步難行,無限綁縛。


想想:我們大多數的人,可不也可能正踏上把人生活得重重複複的路上?
因為那比較簡單、因為那比較不用專心與發現;我們將不用做踏實去讓心能夠活在當下的修煉、也不用費自己的心神去處理未知所迎面拋給我們的焦慮和無意義。

而我認為孩子們有解。
他們那不需要用標籤去體會人生的純淨,能讓他們看到「未知」,在「未知」中享受「初次發現的顫慄驚喜」。如同有次在路旁,看到一個男孩子,四下無人,拿起爸爸蓋到一半的大紅磚,握在手裡開始掃射弟弟。這豈不是很棒嗎?我們成人,又有誰會自然地拿走傳統裡被賦予了的功能與認知,去用兩支筆夾肉、葉子寫筆記、或,比如,發明自己的語言、或設計自己的髮型?

觀念、定義往往限制了行動。
而非啟發。
我們要很小心,
否則會永遠在「那個」裡面過日子。


工作了一段時間,在邁向下一階段的心境路上,
這是我決定到東南亞,好好『走入未知』兩個月的主要理由吧。

回顧短短兩個半月,感覺起來,卻出奇的長。
不愛喧鬧,我靜靜從中南半島一路西行至雨季緬甸。
沒有生硬的期待框架,帶著呼吸和腿,
一個人,夠慢地成為那裏的風和:
的的確確,變得夠慢了......
而在那極慢中,我的調頻降至很低很低的震動,漸漸發現,在自己的人生中,開始能與無窮感動的人事,深深相會:能見前世的長輩、虎落平陽的緬甸知識份子、邊界少數民族青年的夢想友誼、翱遊自然大地的緩慢女子等...

回憶所遇的奇人,與萬物間感受的深沉,
我以東南亞的養分大大地改變了自己,並耕植在我心中,生生不息。
每想一回,我就更活出他們的啓發:
放下自我的急忙、去創造與分享;
享受人生的飽滿、去品味與感恩;
不管你是窮,還是富裕—
一刻一刻的自在,一刻一刻的生命之愛。

我將恆久帶著東南亞在我心上,
分享給世人,那股沈靜中的希望、緩慢中的徜徉。
自在、美好。

永遠的現在...

永遠的現在...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