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
[行者講堂]獨立藝術雜誌《白木耳》的當代藝術宣言
《白木耳》(White Fungus),一本非典型的當代藝術雜誌。
它每期所探討的議題不受拘束,從美國當代作曲家、印尼藝術家、想像火星出現的第一個女人,到對蝙蝠的頌歌,在這裡都有容身之地。200頁的篇幅,沒有任何內頁廣告(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,但他們辦到了)。2012年被紐約MoMA選為千禧年雜誌之一(也是唯一入選的台灣雜誌,風靡國際的西班牙生活誌Apartamento也在展出之列);美國大眾流行媒體Complex將白木耳評比為世界前十五大最酷的獨立雜誌之一。並且與倫敦WhiteCirc發行商簽約,在全球23個國家發行。甚至,它並非由台灣人創辦,而是定居在此、來自紐西蘭威靈頓的年輕兄弟Ron Hanson和Mark Hanson。 2004年因抗議威靈頓當地政府為開發高速公路而計畫拆除歷史建物,第一本《白木耳》誕生於影印機,09年Hanson兄弟移居台中,尋找亞洲市場的可能。創刊至今十年,這本看起來非常不策略也不典型的藝術雜誌,在歐美逐漸打開名聲,Monocle視其為亞太地區近年來最具影響力的藝術雜誌之一。而如同白木耳一般的具有孢子的漂浮與滲透特質,他們到底在台灣黏著了什麼全球的藝術議題?台灣有何異於其它亞洲城市的文化能量?而他們是如何透過《白木耳》作為實踐當代藝術的介質?
主講:Ron Hanson, Mark Hanson
《白木耳》創辦人 來自紐西蘭威靈頓的兄弟拍檔,總編輯Ron(1977年生)為維多利亞大學藝術史碩士,設計總監Mark(1982年生)畢業於梅西大學設計系。兩人在中、小學時,在爸媽的堅持下休學一年以露營的方式遊歷美國47州,造訪各大美術館與博物館。2000年初次造訪台灣,04年《白木耳》在紐西蘭威靈頓創刊,09年開始以台灣台中為總部。《白木耳》主要聚焦全球當代藝術議題,並且帶著台灣藝術家出征,於紐約、柏林、舊金山、威靈頓的美術館與展覽空間演出。近年來發行第二本獨立雜誌《潛意識餐廳》(Subconscious Restaurant),專注於台灣前衛聲音創作。抱持著做出「一本可以保存一輩子的作品,而不是因時間而被淘汰的雜誌」的初衷繼續前進。
White Fungus 粉絲專頁
時間:11/21 周六 晚上7點半
費用:250 元 (含飲品一份)
地點:艸田 空間 (台中市北區育德路131巷6號)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